市场资讯
中行个人金融升级路径明晰:数字化基因全面植入二寸照片
2023-10-25 23:57  浏览:33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自中国银行成立个人数字金融部后,其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便与数字化紧密结合。中行2021年业绩报显示,该行2021年内地个人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89.11亿元。

中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稳健发展,背后离不开该行统筹推进个人金融前、中、后台数字化建设,将数字化基因植入个人金融业务的全产品、全流程、全领域。

数字化赋能个人金融前中后台建设

中行2021年业绩报指出,依托组织架构改革,该行持续深化个人金融业务数字化进程,具体包括制定个人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全方位量化数字化转型进程,并分阶段落地实施数百项措施,全面提升各业务领域数字化能力。

从个人金融部到个人数字金融部,两字之差,但其中彰显了中行对个人金融业务条线改革的原因。中行的策略是夯实个人金融前、中、后台数字化建设,赋能个人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打造敏捷前台,是为了构建整合协同的渠道管理能力、开放共享的场景生态能力。手机银行已经成为各家银行发力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渠道,是占领流量的主要入口。2021年,中行发布了个人手机银行7.0版本。数据显示,手机银行交易额达到39.38万亿元,同比增长22.00%,手机银行非金融场景数达612个,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达7104万户。中行手机银行通过打造“金融+场景”,“科技+关爱”,“智能+产业”,“全球+全景”四大特色,围绕信用卡、私人银行、养老等重点客群,推出信用卡频道、私人银行专区、“岁悦长情”适老版等专属服务。

打造智慧中台,中行构建了精准的客户洞察能力、全流程的数字化营销能力、专业化的产品及服务能力、深入的数据资产挖掘和应用能力。该行正在通过推进企业级架构建设,进一步整合客户和产品信息,提升客户体验。具体来看,一是打造客户信息平台,整合中行个人客户基础信息、视图信息,完善客户画像,实现客户信息在不同系统和渠道之间的互联互通;二是打造产品中台,汇集分散在各交易系统中的产品信息,构建涵盖产品专业属性、销售属性、营销属性、风险属性等的标签体系,打造产品统一视图,实现涵盖数据获取、整合、分析和应用等的全流程产品信息管理。

打造高效后台,是为了构建高效的智慧运营能力、智能化的风险内控管理能力。中行希望建成覆盖全面、智能高效的企业级反欺诈事中风控平台,有效保护客户资金安全。数据显示,2021年,中行“网御”事中风控系统实时监控线上渠道交易76.9亿笔,同比增长24.1%;年末手机银行数字化安全认证工具开通客户数达2020万户,较2020年末增长66.94%。

数字化重塑商业银行模式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体制和机制作为保障。根据中银集团“十四五”规划全面数字化转型战略要求,该行制定了《中国银行“十四五”金融科技规划》,围绕“夯实基础支撑、赋能业务发展、布局未来能力”主线,以数据为驱动、金融科技为手段,改造传统商业银行模式,推动集团营销、产品、渠道、运营、服务、风控、管理等领域重塑再造,打造“数字中银”。

完善科技治理架构,有助于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基于此,中行成立金融数字化委员会,统筹推进集团数字化发展、金融科技、数据治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

中行行长刘金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最近中行正在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具体工作落实方面,我们正在筹建一个专门部门——场景生态与创新部,统筹管理集团的产品创新和生态建设。就是把前台部门、分支机构发现的客户需求和市场机会第一时间和科技部门取得联系并进行沟通,把客户需求和市场机会尽快转换成服务产品,深化科技和业务的融合,提高信息科技团队对业务需求的响应速度和产出效应。同时优化激励机制,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中行2021年业绩报指出,该行在中国内地商业银行科技条线共有员工8189人,占比为3.07%;另外,中行信息科技投入为186.18亿元。

建设IT“新基建”,是夯实数字化基础的重要手段。从中行的情况看,该行正在推进“绿洲工程”(OASIS)建设,强化企业级业务架构与IT架构顶层设计,树立企业级中台发展理念,提升全集团共享复用能力,加强对战略目标的承载支撑和对业务发展、产品创新、市场变化的敏捷响应。刘金介绍称,下一步随着绿洲工程和数据治理工程不断推进,该行会促进各个业务条线的线上化、数据化和智能化,重点打造数字化营销、动态定价、开放银行、智能风控等企业级的数字化业务能力。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