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只要险资举牌的行为,不过于激进,沪深交易所通过下发关注函、问询函、监管函,追问险资举牌的目的及计划,完全可以达到相关目的。
中国产经新闻报记者 张毅报道
“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根本不是金融创新。”近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出席会议时,“脱稿”讲话道。
虽然未点名,但用深圳紫金港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陈绍霞的话来说,“业内人士都清楚其所指是保险系资金”。
实际上,这一年多以来,保险系资金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宝能系对万科的“野蛮敲门”,安邦的多次举牌,前海人寿不断增持格力……
保险系资金为何频频举牌上市公司,他们的选股逻辑是什么?这对企业和A股市场的影响如何?监管层 “痛批”之下,保险系资金怎么才能更加规范化地进入资本市场?
举牌背后:险资的选股逻辑
保险系资金(以下简称为险资),其在二级市场上一直主打稳健保守风格,以长线投资为主。甚至被市场人士和监管机构誉为稳定股市的“定海神针”。
但从去年开始,各路险资摈弃“沉默”,大规模涌入A股市场,纷纷举牌上市公司,其中以恒大人寿、前海人寿、安邦系、生命系、阳光保险系、国华人寿系和华夏人寿系七大险资举牌最为活跃。资本市场的神经一度紧绷。
从Wind数据上来看,从2015年初至今,A股发生举牌260多次,150多家上市公司被“牵扯”其中。与此同时,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数量占到总数的1/3,达到80多次,耗资3000余亿元。
比如:安邦保险,去年一年来举牌10次有余,涉及万科A、金融街等;阳光人寿也不甘示弱,举牌伊利股份和吉林敖东。甚至一度创下当天举牌三家公司的纪录;尤为一提的是,近日风波不断的格力,也差点被前海人寿举牌。前海人寿作为宝能系下属,曾因举牌万科A而一夜成名。
至此,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险资为何要频频搅动资本市场,举牌诸如万科、伊利、吉林敖东、甚至格力等企业呢?
在沈阳师范大学金融学教授田文斌看来,举牌多是大的投资者在理财时不小心或者故意触发举牌红线,以引起市场的关注达到顺利出货目的。比如:宝钢集团曾经利用举牌条例举牌其他钢铁类上市公司,最终也只是趁机完成派发了事。
田文斌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险资以独立账户大比例入市举牌常态化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具备很强的政策背景。在这个背景下讨论险资举牌,实际上是在讨论他们的选股策略。
“显然,绩优、现金奶牛是他们的首选。”田文斌对记者说道,诸如万科、格力、吉林敖东等企业符合这些条件,这是险资更注重资金的安全和稳定的收益两大特性所决定的。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也对此表示认同。他称:“险资谋求的是长期稳定收益,现阶段的资产配置选择空间并不是很多。适当提高在二级市场业绩稳定的大蓝筹股投资配置,对于险资而言是大势所趋。”
宋清辉进而介绍,险资偏好举牌的公司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估值低、股息率高;拥有大量隐蔽资产;有国企改革或重组预期;股权相对分散的公司。“万科、格力、吉林敖东等企业具有这些特性,险资自然不会放过。”
“痛批”背后:险资入“主”隐患大
“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12月3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痛批”险资的杠杆收购的“野蛮”行为。
无独有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也在同一天发表讲话称:“保险公司绕开监管的套利行为,严格意义上是犯罪。”
受此影响,此前在A股市场“风生水起”的险资举牌概念股集体于12月5日重挫。
其中吉林敖东、格力电器、太平洋等出现跌停。受此影响,几大保险公司的持股市值也损失惨重。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是安邦系持股市值的损失在12月5日就超过了60亿元。
监管层到底何以“痛批”险资?
在田文斌看来,险资举牌甚至并购看似催生了资本市场的火暴行情,但投机性过强隐患很大。
他进一步表示,如果发生跨行业并购,靠资本的力量强行入主上市公司,把内行踢出局,外行来领导内行,对于我们优秀的上市公司而言是践踏和摧残,这无疑会动摇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基础。同时,险资的并购资金很难说清是自有资金还是保险资金,即使是自有资金也会影响其资产负债率。
记者调查了解,保险资金主导的“野蛮”收购,在此前上海家化、万科、南玻的案例当中,因为管理层被撤换等原因,管理层和大股东的矛盾一度被彻底公开化,相关企业遭到较大的不良影响。
以近日风波不断的格力电器为例,其最近也陷入被“野蛮敲门”的困扰。
据悉,在格力复牌后的短短8个交易日内,宝能旗下的前海人寿就大举增持格力。至此,前海人寿耗资高达46亿元(以区间均价作为买入价),占格力总股本4.13%的股份,距离5%的举牌红线仅差0.87%。
“不到举牌线是不必公告的,弄的路人皆知反而显得不规范。”田文斌如此评价道。
珠海格力集团原董事长董明珠针对“野蛮敲门”一事则喊话称,格力不会对举牌进行应对,“如果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他们会成为罪人”。
宋清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未来也不排除前海人寿继续增持格力的可能性。”但田文斌也预计,前海人寿要收购格力电器的可能几乎没有。前海人寿在万科身上的筹码还没有松动,目前只是希望趁机获得短线差价而已。
规范背后:正本清源是关键
保险资管行业总体向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个别险企以激进方式行事引起的市场风险加剧也是事实。
对此,保监会也已经有了最新动作。12月5日晚间保监会发布了《持续强化万能险监管坚决遏制违规行为》,并在文中点名批评前海人寿等保险公司,对前海人寿处以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等监管措施。
对此,宋清辉认为,“多个监管部门协同进行一些约束和监管是必要的,但刻意限制险资进入资本市场也是不可取的。”
包括举牌在内的险资投资行为,对A股的稳定发展其实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宋清辉认为,只要险资举牌的行为,不过于激进,沪深交易所通过下发关注函、问询函、监管函,追问险资举牌的目的及计划,完全可以达到相关目的。
与此同时,受访人士强调,险资的规范化入市,正本清源是关键。
田文斌建议:“首先应该明确险资不可以跨行业并购上市公司,那么所谓的险资举牌就只能是资金量较大的理财行为。“
在专业人士看来,保险机构投资者证券账户申购新股不设申购上限本就有失公平,还为此配套“保险机构投资者申购股票后,持有1家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达到该上市公司股票的30%”。这是不合理的政策倾斜。
据悉,保险机构投资者证券账户申购新股,并没有设置申购上限,这有利于吸引保险资金的入市。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不同的是,保险机构投资者申购股票后,持有1家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达到该上市公司股票的30%。
“就新股中签率而言,别说持有1家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达到该上市公司股票的30%,10%也没有可能。”田文斌说道。30%的规定使得人们直接联系到要约收购,直接和并购联系起来。
因此田文斌表示,保险机构入市,就相当于一家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那么,险资也同样可以运用,关于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份不超10%的限制。“正本清源后,险资即使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超过5%,市场也不会认为是并购行为。”
原标题:险资“野蛮”入市遭“痛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