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晋来扑克万能看牌辅助器—原来有辅助挂 据陈磊称,拼多多的计划是继续将收入用于补贴,直到其取代阿里巴巴,成为10亿中国消费者的默认购物平台。理论上,该公司可以削减补贴,同时从商家那里吸引更多广告资金,以实现持续盈利。作者有点忙,还没写简介!今日热搜《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21日报道,美国化学品公司蓝线公司和澳大利亚莱纳斯矿业公司希望在美国建立稀土分离厂,寻求增加重要大宗商品的供应。 台湾中时电子报网站也关注了这一消息,该网站称:莱纳斯于5月20日宣布,该公司已经与美国化学品公司蓝线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在美国本土建立稀土萃取分离厂房。
苏州核酸采样屋变身“发热诊疗站”北京商报讯(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12月18日,据人民日报消息,近日,江苏省苏州市部分核酸采样屋变身“发热诊疗站”。居民来到这里之后,只要通过窗口进行病情的诊疗,随后在后方的药房就可以完成配药。药房结算可使用医保,整个发热诊疗流程在社区就可以完成。目前,苏州全市范围内设有1035个发热诊疗站。
“目前是一个诊室医生在看病,一个药房服务人员提供发药和结算服务。下一步,我们会根据诊疗量的变化适当灵活调整,进行‘两医两护’或是‘三医一护’。”江苏省姑苏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副主任曹巧璐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介绍。
朱民:总需求管理是中国经济宏观管理的主要方向,长期任务“中国经济明年要有一个有韧性的强健的合理的增长,我们的政策就得聚焦到总需求管理,这是很重要的。”12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在“《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上表示。
在朱民看来,随着中国经济整体越来越大,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管理越来越需要聚焦总需求管理。
他指出,今年我国总需求不足。消费和房地产下滑这两大缺口使得我们今年经济低于预期目标。所以2023年重要的事情就是聚焦总需求管理。
总需求管理的第一支柱是居民消费,具体来看,一是扩大居民消费,把恢复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二是支持住房改善消费。当前房地产总供给是大于总需求的,剩下的房屋需求在更新,住房更新的消费需要有新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来提振居民的信心,特别是第二套房等等。
三是支持绿色消费、服务消费、养老服务等新消费。他认为,随着老龄化的发展,新消费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这都需要政策支持和鼓励。我们需要消费走向农村,消费走向低收入和老年群体,都要有适当的消费来满足适当群体的需求。此外,我们已经进入到服务经济,所以需要政策鼓励和拉动服务消费。
四是消费得有经济实力,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要向特定的居民群体发放收入补贴和消费券。此外,还需多渠道增加城乡的居民收入,因为有收入才能有消费。
五是加快城市化发展。可以通过加快户籍改革,让更多人获得城市户口,20%人口的真正城市化是扩大居民消费的很重要的方面。另外,提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鼓励服务业消费,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需求管理的第二支柱是政府投资和政策鼓励有效带动全社会低碳投资。他指出,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当前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就是大规模的投资碳中和的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政府要协调研发、采购、融资和碳中和战略和投资一致,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在他看来,当前要聚焦新能源投资,新能源在未来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领域,在早期推动新能源的投资,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因为新能源投资上去能够推动碳中和的变化。
“支持碳中和的科创投融资,零碳电气化投资,风电、特高压输电电网、储能、配电网领域投资,包括电动车、绿色、高能效城镇化,这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因为它是一个长期的大规模的投资,所以这是一个时空的置换和对冲来支持短期的增长,也支持长期的效益。”朱民表示。
总需求管理的第三支柱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开放。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们既要做好国内总需求管理,其实总需求管理里包括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总需求管理的第四支柱是,改革开放支持稳健净出口,在当前环境下,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是很重要的。朱民指出,我们净贸易出口今年比去年上升很大,环境不好,但我们制造业的能力、效率、规模继续向世界出口,这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继续维持中国的净出口支持增长,也是我们总需求管理的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方面,
最后他指出,经济体越来越大,外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可能会进入衰退,人口老龄化更需要内部总需求管理,所以宏观政策聚焦总需求管理,这是我们明年宏观政策特别重要的,也是未来相当长时期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宏观政策。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朱民:下面我做一个单独的发言,主要讲一下国内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我的PPT,题目叫“中国经济2023:聚焦总需求管理”。最近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年五大任务里,第一个提出了要把拉动国内总需求放在第一点,这是非常正确,也是非常重要的。总需求管理,我和蔡昉老师多次沟通交流,在他那儿学到了很多东西,借此把我的体会和大家做一个沟通和交流。
随着中国经济整体越来越大,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管理越来越需要聚焦总需求管理。这是我们整个增长的变化,2000年以后8%的增长,今年会滑的比较厉害,会超过3%以上,主要是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需求不足,这是受到疫情的影响,房地产的需求不足,明年的经济反弹,我们希望经济走到5%以上,或者达到5.5%的标准。在我们看明年经济反弹的时候,总需求能够恢复是最主要的任务,这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从总需求的结构来看,最终消费支出占三大需求的比重很高,2000年的时候曾经达到64%左右,2008年跌到50%以上左右,最近回到了54%左右,相比2000年的时候还是有所下降,这也是必须引起关注的问题,但还是比重很高,所以总需求在GDP的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第二是资本形成,现在是13%左右,进出口是26%左右,这三块总需求是拉动我们经济增长的特别重要的结构,了解这个结构,我们就可以对这个结构做相关的配置。
第一,看消费总量,今年和去年比,消费总量没有增长,增长很小。大家可以看到,2000年和2019年比增长很小,但是2000到2021年增长很大,整个的增长速度,下降了很多,只有2%左右。政府的消费,去年和今年比,有合适的增长,大概增长一万亿人民币左右,同比增速5%左右,政府消费还是维持在一个比较强的正常的状态,因为政府在疫情、民生等等方面的指出是上升的,所以政府消费从今年来看还是稳的。比较弱的是什么呢?居民,特别是消费品的零售消费,今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会低于去年,是负的,到10月份为止,和去年比,整个的消费总额下降0.1%,到年末和去年年底还会有一个下降的幅度,所以整个幅度基本上为零。
看居民消费,下滑的部分是很多的,这是2020年3月份疫情刚刚起来的时候,我用这样一张表看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在2020年2月23日我们分析提出第一季度可能是负增长,也是从居民消费的角度来看,因为疫情是一个很典型的对居民的消费有一个压抑。从今年来看,餐饮业,今年消费比去年跌了7000亿,今年的消费和2020年的消费几乎相同,比2019年的水平跌了很多,包括粮油食品的消费比去年都跌了,日用百货业是跌的,电影当然是跌的,跌的最大的是旅游,旅游相对去年跌了12000亿人民币,2019年整个度假休闲旅游是6.6万亿,现在已经跌到了1.7万亿,这就是直接的疫情影响,当然这也是疫情恢复以后给的一个巨大的空间。
总体来说,居民消费今天的消费水平和2020年几乎差不多,这也是很不容易的,用了多种的政策,比2019年水平要低,比去年水平跌了两万亿,两万亿是什么概念呢?基本上是两个百分点的GDP,这也是今年经济增长没有达到预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消费就是两万亿缺口,当然通过投资有所补偿,但这个缺口还是很大的。所以,补上这个缺口是明年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稳就要把居民消费的存量稳住,这是特别重要的一块。
房地产的销售也是滑的很厉害,估计今年会继续下跌,下跌到12%左右。房地产的销售是总销售的一部分,大家可以看到,在2020年的时候比2019年的房地产销售都是上升的,2021年是上升的,而今年是比较大幅度的下跌,房地产的销售也是一个很大的缺口。最近有个政策,对房地产注入流动性,帮助房地产企业完成在建工程,保交楼,同时降低了房地产贷款的利率和提高了效率,我们希望明年能够缓解,这还是很重要的一块,房地产稳住,主要的也是在需求。
投资,因为疫情,产业链、供给链被卡断了,整个投资也受到影响,今年的投资有增长,增长了2%左右,很小,增长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所以投资还要花力气,在投资里面很大的一块是房地产,房地产的投资今年会跌10%。房地产对整体的经济增长贡献大概16%到18%左右,通常贡献一个百分点的GDP的增长速度。现在房地产的销售是负的12%,投资是负的10%,不但没有贡献,还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这又是今年经济增长速度比较低的一个很重要的缺口。
两大缺口:消费和房地产,使得我们今年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目标,原因是很明显的,疫情(影响)以及居民的消费信心、消费行为的变化,都是很直接和很重要的原因。房地产的投资低于去年,在过去的20年里,这几乎是没有的,这是第一次房地产投资有比较大幅度的下跌,这也是总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今年的形势看一看,经济增长离预期的目标比较大,比较直观,主要是消费缺口,有两万多亿,有一个房地产缺口,包括投资缺口和销售缺口。当然,我们的外贸还是好的,有外贸的支撑,也扩大了投资,但整体而言,这两大缺口把增长速度放缓。所以,看2023年,我们要做的特别重要的一个事情或者工作,就是聚焦总需求管理,消费的总需求管理、投资的总需求管理,房地产也是,中国经济明年要有一个有韧性的强健的合理的增长,我们的政策就得聚焦到总需求管理,这是很重要的。
总需求管理的第一方面就是扩大居民消费,把恢复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这个政策提的很高。第二,支持住房,改善消费。住房现在来看,主要是消费,还不是供给的问题,今年估计整个新婚夫妇大概650万对,如果新购房100平米,也就是6亿多一点,明显我们的总供给已经达到了一年10亿平米,总供给是大于总需求的,剩下的房屋的需求在哪里呢?在更新,住房更新的消费需要有新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来提振居民的信心,特别是第二套房等等。所以,支持住房,改善消费,也是很重要的政策,我们不能认为,随着流动性的注入,房地产业稳住了住房,明年会自然的反弹。因为它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结构是不平衡的,还是要用政策。
第三,支持新消费,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了500万辆,这是了不起的事情,而且今年开始有绿色新消费。养老服务等等,这都是新的消费,随着老龄化的发展,新消费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这都需要政策支持和鼓励。我们需要消费走向农村,消费走向低收入和老年群体,都要有适当的消费来满足适当群体的需求。
特别是我们已经进入到服务经济,所以需要政策鼓励和拉动服务消费,这是很重要的。比如旅游等等,2019年的时候消费达到了6.6万亿,现在只有1.7万亿。还有多种服务,政策鼓励和拉动服务消费很重要。
第四,消费得有经济实力,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要向特定的居民群体发放收入补贴和消费券,这还是很重要的。从今年的消费缺口看,随着疫情的改善,消费会反弹,但全球的经验疫情过后消费有一个时滞的,因为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在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最近疫情在放松,在放开,在放开以后消费的反弹还是要正确认识,它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当然,多渠道增加城乡的居民收入,这个特别重要,因为有收入才能有消费。
第五,加快城市化发展。我们现在住在城里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62.2%左右,但有城市户口的只有52%左右,有10%的人住在城里并没有城市户口,不享受城市的各种各样的服务,如果我们加快户籍改革,使这些人获得城市户口,他就安心在城里买房子,还有10%的人在未来十多年从农村移到城市,20%人口的真正城市化是扩大居民消费的很重要的方面。前两天刘鹤副总理也讲到,我们对未来的信心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城市发展,扩大消费群体,所以扩大居民消费是明年,也是今后总需求感觉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块。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幅度比较低,今年不错,有了4.6%的增长,但整个的增长幅度还是在下降的趋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也是很快的,所以提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服务业已经占到53.3%,工业一直下滑,这是典型的人均GDP超过一万美金以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最近工业企稳,因为我们在支持制造业,但服务业的比重很高,鼓励服务业消费,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
总需求管理的第一支柱是居民消费,
第二支柱是政府投资和政策鼓励有效带动全社会低碳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也说了,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当前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就是大规模的投资碳中和的基础设施。格拉斯哥气候变化会议再次强调,当下是人类历史上需要政府采取更为积极、更有为、更迅速和更强有力行动的历史时刻。其实碳中和本身不是自然产生的目标,是政府给社会提供的一个公共产品,所以政府的积极作用是必然的。现在世界也形成了故事,在碳中和转型的初期,推动大规模的碳中和投资,特别是碳中和的基础设施投资,以此来推动创新,并从较高的后期收益中获利,这就是形成了共识,这是用时间平衡空间的办法,用现在大规模的投资逐渐平衡未来长时间的收益,所以它既能推动经济增长,也能对冲初期碳中和转型成本上升对经济增长可能的冲击,也能带来未来比较长的收益,并由此来推动和碳中和有关的创新,这个已经形成了国际共识。在早期政府碳中和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推动私人和市场、企业共同投资,越早越大越快越好,现在也已经形成了共识。
与此同时,政府要协调研发、采购、融资和碳中和战略和投资一致,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所以,在投资管理上,当前的一个重要抓手是碳中和基础设施投资。我多次讲过,我们的碳中和到2050年总投资要达到186万亿的水平,投资的规模和量是很大的。
当前要聚焦新能源投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主要的能源消费,2050年煤会逐渐下降,石油下降,天然气下降,新增的都是非石化新能源,特别是光电和风电,核电、水电,都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领域。在早期推动新能源的投资,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因为新能源投资上去能够推动碳中和的变化。我们现在能源上最大的挑战跨越一个坎,这个坎就是每年新增能源的部分,能够抵上每年经济增长和人们消费能源需要的新增能源总量,现在还达不到,因为达不到,还得增加传统能源的消费,尽快达到这个平衡点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也需要大规模投资。
现在我们比较有信心的是光伏电的直接成本已经低于煤电,青海直接发的电送到河南的主网电已经低于河南主网电的煤电价格,这是直接成本,还有别的成本,但这会推动大规模新能源的发展,这是我们的一个强项。与此同时,会推动大规模投资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后光电分布式能源,核电、水电主体发电都是清洁能源,因为它的时间、阶段、阳光不一样,风不一样,需要柔性输电,它需要有高弹性的大电网,也需要去中心化的微电网,新型电网需要大规模投资,这是我们抓投资中特别重要的一方面。
支持碳中和的科创投融资,零碳电气化投资,风电、特高压输电电网、储能、配电网领域投资,包括电动车、绿色、高能效城镇化,这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因为它是一个长期的大规模的投资,所以这是一个时空的置换和对冲来支持短期的增长,也支持长期的效益。所以,聚焦宏观的总需求管理的第二个支柱投资,它的抓手是碳中和。
第三,更大的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开放。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们既要做好国内总需求管理,其实总需求管理里包括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而且从实际情况来说,这是可行的,今年前10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4.4%。
第四,改革开放支持稳健净出口,在当前环境下,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是很重要的。
IMF预测,明年的全球贸易增长是1个百分点,中国到现在贸易增长是9个百分点,而且我们的净贸易增长对GDP增长贡献作用还是很大(今年),我们继续要发挥出口。我们净贸易出口今年比去年上升很大,环境不好,但我们制造业的能力、效率、规模继续向世界出口,这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继续维持中国的净出口支持增长,也是我们总需求管理的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方面,
聚焦总需求管理是中国经济未来宏观管理的一个主要的方向,是一个长期的任务,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行长期谋划,这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这也是我们未来宏观管理的长期的任务。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几个:第一,中国整体经济规模大,大规模经济主要靠内需拉动增长,这是基本规律。
第二,我们观察到,危机之后经济增长速度都会下滑,大家可以看到2001年到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3.5%,今年以后全球经济增长到未来十年大概是2.54%,当外部经济增长速度低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外部需求减弱,需要更多的国内总需求管理,这也是一个客观形势对我们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的人口峰值和老龄化,我们今年到人口峰值14.2亿,总人口65岁以上达到了14%左右,人口增长率基本0%,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意味着需求会逐渐下降。从经济学上来说,人口的总量到达以后,总需求会出现下降,特别是老龄化,我们的老龄化很严重。
我们做了一张2015年到2050年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到2050年的时候,新增的人口,60岁年龄段增长8000万,70岁年龄段增长1个亿,80岁年龄段增长8000万,净增的都是老年人,在座的很多观众到2050年的时候大概也在这个群体,因为现在人的寿命很长,但是净下降的是什么呢?40岁年龄段、20岁年龄段,这都是消费最强盛的年龄段以及婴儿的下降,人口总量峰值和人口结构老龄化,也意味着消费有一个内在下降的趋势。经济体越来越大,外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可能会进入衰退,人口老龄化更需要内部总需求管理,所以宏观政策聚焦总需求管理,这是我们明年宏观政策特别重要的,也是未来相当长时期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宏观政策。
时间关系,我简单把我的一些观察跟在座的各位做一个简短的汇报,人口的政策待会儿听蔡昉老师的精彩演讲。谢谢大家!
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财通汇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应对发展挑战 提振复苏信心”。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周末要闻汇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本周末影响市场的重要资讯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商务部就美国将36家中国实体列入美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答记者问;央行副行长刘国强称2023年的货币政策总量要够、结构要准;中国证监会将正式实施货银对付改革;猪肉价格退出过度上涨预警区间;以岭药业声明称多方面均证实连花清瘟有良好的安全性;美联储继续敲打市场,美股日线三连跌。
宏观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李强作重要讲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对明年经济工作作了部署。李强作总结讲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一文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3年经济工作。其中有哪些政策新提法、新表述,又释放出什么样值得期待的积极信号,一起来看专家的解读。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2023年的货币政策总量要够 结构要准
在周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年中国经济年会上,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对2023年的货币政策进行了解读。他表示:2023年的货币政策,总量要够,结构要准。总量要够,既包括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也包括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价格维持合理弹性,不大起大落。结构要准,就是要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要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
韩文秀:预计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17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从一个完整过程看,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将产生类似“J曲线效应”,即短期会对经济运行造成扰动,但全年是重大利好,预计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全球市场
美联储继续敲打市场 美股日线三连跌 标普跌超1%
美东时间周五,美国股市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收跌,主要原因是投资者愈发担心美联储对抗通胀的行动会使经济陷入衰退。截止收盘,道指跌281.76点,跌幅为0.85%,报32920.46点;纳指跌105.11点,跌幅为0.97%,报10705.41点;标普500指数跌43.39点,跌幅为1.11%,报3852.36点。就在美联储决议引发风险资产连续调整之际,美联储“三把手”、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在周五的最新采访中不忘推波助澜一番,继续敲打市场对明年美联储政策立场走软的幻想。
商务部就美国将36家中国实体列入美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答记者问
美方频繁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的做法,干扰中美企业间的正常经贸往来合作,违背市场规律,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损害全球和平发展利益。这不利于中国,不利于美国,也不利于整个世界。中方主张,出口管制应当遵守公正、合理、非歧视原则,不应损害其他国家和平利用出口管制物项的正当权益,不应对合理利用科技进步成果促进发展、开展正常国际科技交流与经贸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顺畅运转设置障碍。
商务部世贸司负责人就世贸组织对美国第15次贸易政策审议答记者问
此次审议是时隔4年世贸组织成员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全面集体评议,各方高度关注。会上共有65个成员发言。其中,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李成钢在审议会议上代表中方发言。欧盟、韩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巴西、南非、土耳其等成员也在发言中就美相关贸易政策措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系统性影响表达了关注。同时,世贸组织32个成员向美方提出超过2000个书面问题,涉及美近期出台的《通胀削减法》《芯片和科学法》及其相关措施与世贸组织规则一致性、美政府采购政策、泛化国家安全等。世贸组织成员对美国经贸政策的审议关注是有一定共性的。根据规则,美方有义务对有关问题作出书面答复。
金融资本
中国证监会将正式实施货银对付改革
为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于今年初启动货银对付(DVP)改革,修订《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目前,改革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将于12月26日正式实施。中国证监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持续提升证券结算系统风险管理能力,指导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切实做好DVP改革正式实施各项工作,保障改革平稳落地实施。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金融稳定法进入人大立法程序 明年有望出台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12月17日在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在党中央关怀下,金融稳定法目前已进入人大立法程序,明年有望出台。这将明显提高金融重大风险防控能力,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发挥重要作用。
发改委再提有效投资:数字新基建将担当要角 两大方向呼之欲出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对此已作出专门部署,将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总体考虑突出五个关键词,包括“创新、融合、系统、便民、安全”。翻阅《实施方案》,其中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视作“数字经济发展根基”,具体囊括:1.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涉及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千兆光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等;2. 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涉及5G、人工智能、大数据、车联网等。3. 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适度超前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经济日报:上市公司跨界“抢锂”需多思量
上市公司蜂拥热门锂赛道,“钱途”就注定一片大好吗?答案是否定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相比产业链上“土生土长”的巨头们,从业外跨界而来的上市公司大多既无人才积累,也无技术沉淀,其传统主业与锂电风马牛不相及,盲目跟风上项目、乱投资,风险隐患重重。无论是锂矿开采还是锂电池研发,都是复杂的技术活,不是简单买几台设备就能有产出、可盈利的。企业对技术的理解是否到位、对产品质量能否把好关、对动辄几年的开发周期能否承受得住等,都是关系生死存亡的考验。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能不能真正站稳脚跟,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产业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发改委:猪肉价格退出过度上涨预警区间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2月5~9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同比涨幅低于30%,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有关规定,退出价格过度上涨预警区间。
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道路客运复工复产 全面恢复道路客运服务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坚决落实“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的要求,全面恢复道路客运服务,切实维护本辖区内道路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正常运行秩序。严格落实对旅客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不再进行信息登记等相关规定,为人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环境。前期因疫情原因采取暂停道路客运服务措施的地区,要迅速组织相关经营者恢复运营,并通过客运场站和线上售票平台公告、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开展宣传,使社会公众广泛知晓。要支持道路客运经营者开展定制客运、电子客票、运游融合等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
宁吉喆:预期明年必将迎来旅游业的恢复性增长热潮
12月17日下午,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表示:要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和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进红色旅游自驾游,文化遗产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完善海洋旅游、游轮旅游、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可以预期明年必将迎来旅游业的恢复性增长热潮。
公司聚焦
以岭药业声明:多方面均证实连花清瘟有良好的安全性
以岭药业发布声明,近日,网络谣言称连花清瘟可造成肝损伤、肝衰竭,此类不实消息严重误导了广大民众,严重损害了连花清瘟的产品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连花清瘟从组方用药历史、系统毒理学、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中不良反应监测等多方面均证实有良好的安全性。连花清瘟药品说明书针对不良反应有明确体现。
2元20片的退烧药火了!东北制药:正加班生产 部分产品产量翻倍
12月16日,东北制药生产的2元一板的对乙酰氨基酚片(扑热息痛)火上微博热搜。东北制药回应称,已加班加点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治疗发烧感冒的药,并在药店平价销售。近期,退烧、止咳、抗病毒等药品需求大增,相关药企均已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
新华制药:正在全力以赴组织市场急需的布洛芬片、维生素C片等药品生产
新华制药(000756)12月16日晚间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近期行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目前市场对解热镇痛类药物需求增大,其中包括公司布洛芬原料药及制剂等,公司积极配合国家防疫政策有关要求,正在全力以赴组织市场急需的布洛芬片、维生素C片等药品生产,以便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